一個細胞系,從分離組織到得到一種新的細胞系開始,就應該具有其起源等的詳細資料,隨著細胞系成為科學研究中重要的工具,所使用的細胞系的真實性、是否發生交叉污染等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。顯然,科學家們開始并未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峻性,以下是細胞系STR鑒定的發展歷程,直到今天,還有許多錯誤鑒定和交叉污染的細胞株,甚至科學家們使用了不正確的細胞系,嚴重影響了實驗結果的真實性。
2001年 PNAS發文Short tandem repeat (STR)profiling provides an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standard for human cell lines指出STR分型技術為人類細胞系的鑒定提供了國際參考標準。
2007 年一份生物儲存庫材料審核結果表明,三分之一或更多的細胞系被錯誤鑒定或受到污染;NIH發布了通知,強烈建議在使用培養細胞的時候進行鑒定(authentication)。
2008 年底,專家提議ATCC致力于人源細胞系的鑒定工作,并制定鑒定的標準程序。
2009年 Nature發文Identity crisis:It is time for all involved to tackle the chronic scandal of cell-line contamination
2010年 Nat Rev Cancer ——Cell line misidentification:the beginning of the end。
2011年美國菌種保藏中心(ATCC)制定了人源細胞系STR鑒定標準ANSI Authentication of Human Cell Lines:Standardization of STR Profiling。
2012年Nature發文Cell-line authentication:End the scandal of false cell lines說明了細胞系鑒定的重要性
2013年Nature旗下雜志要求作者需注明研究中細胞系的來源,避免科學研究因為細胞系有誤得出不正確的結果。
2014年12月、2015年2月Science雜志分別發表專題文章,闡述細胞交叉污染和錯誤辨識的嚴重性。
2015年4月,Nature旗下所有雜志將要求作者鑒定論文中所用細胞系。
2015年6月即有報道稱一科學家因細胞系污染,被Nature撤銷發表于其上的論文
2016年4月中國科學院昆明細胞庫公布共60株錯誤鑒定和交叉污染的細胞系。